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 
 
热门搜索: 心肺复苏模拟人 最新急救模拟人 临床诊断专业技能训练模型 护理专业技能训练模型 妇婴专科技能训练模型
 
导航菜单
实科新闻
网上培训
医疗动态
临床实训
 
新闻咨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咨询  
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方法及溺水后的处理方法及心脏复苏
发布时间:2011-10-20 来源:www.shkcpr.com 作者:心肺复苏模拟人
第一节 心脏骤停的病因、类型及表现
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而不能排出血液。
 一:心脏骤停的病因。
   1、心源性心脏骤停: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、心肌炎和心肌病、心瓣膜病、先天性心脏病等
   2、非心源性骤停:如呼吸停止;麻醉,手术意外,心导管检查,电击,雷击和溺水等。
 二:心脏骤停的类型。
   1、心室颤动:简称室颤,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,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,代之以大小不等、形态各异的室颤波,频率为200~400/分。
   2、心脏停博:又称心室静止,心电图显示房室均无激动波,呈一直线,或偶见P波。
   3、心电-机械分离: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,振幅较低的QRS波群,频率多为20~30/分。
 三:心脏与骤停的临床表现。
   心音消失;脉搏摸不到、血压测不出;意识突然丧失、或伴有短暂抽搐;呼吸断续、呈叹息样、后即停止;瞳孔散大;面色苍白,青紫。
   一般在心脏停搏后3~5秒病人就有头晕,黑蒙,5~10秒后由于脑缺氧而引起昏厥、意识丧失:停搏20~30秒,呼吸停止:停搏30~60秒可出现瞳孔散大。辅助检   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,心脏停搏4min90%为心室颤动,4min后则多为心室静止、心脏骤停的诊断、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波   动消失,如意识突然丧失,动脉搏动亦消失、即可判断为心脏骤停,应立即实施抢救。
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(CPCR
CPCR包括心、肺、脑复苏三个主要环节,完整的CPCR包括三部分:基础生命支持(BLS)、进一步生命支持(ALS)和延续持续生命支持(PLS)。如果能在4min内进行BLS8min内进行心脏除颤,则成功率达40%,如得不到及时抢救,4~6min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、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。8min内未予复苏,几乎无存活的可能。
  基础生命支持
   目的是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,向心、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,使其得到保护。实施前,救护者应迅速判定是否心脏停止,并通过一听、二看、三感觉(即 听病人有无呼吸声、看胸廓有无起伏、感觉有无气流)判定有无自主呼吸,一般在3~5秒内完成(不超过10秒)一旦确定视情况在平地进行复苏,同时紧急呼救 
   基础生命支持包括三个步骤:开放气道、重建呼吸、重建循环常被称为ABC步骤
  A-开放气道
   首先松解病人的衣领及裤带,挖出口中分泌物,呕吐物,清除固体异物、义齿等。然后按照以下手法打开气道:
   仰头抬颈法:救护者一手抬病人颈部,另一手以小鱼际下按前额,使其头后仰。
   仰面举颏法:救护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,手掌后压以使其头后仰,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颏部的下方,将颏部向前抬起。
   托下颌法:  救护者用双手同时将病人左右下颌角托起,将下颌骨前移、使其头后仰。要注意的是:对疑有颈部损伤者则常仅托举下颌,而不抬颈以避免进    一步损伤脊髓。
  B-重建呼吸
   即人工呼吸
   口对口呼吸:每次吹气量为700~1000ml,每次吹气应持续2S以上,吹气频率为10~12/分(8岁以下儿童为15/分)。
   口对鼻及口对口鼻呼吸:抢救婴幼儿可用口对口鼻呼吸。
   通气管(“S”型通气管)的应用 将急救口咽管从病人口咽部沿舌背从口腔插入,腭部(连接部)压紧口唇,不使漏气。术者捏闭病人鼻孔,吸气后经     管之另一端(医生口咽部)将气吹入。
  C-重建循环
   即人工循环,主要方法就是人工胸外心脏按压。
   按压部位 胸骨上2/3与下1/3交界处,或切迹上方2横指(儿童在胸骨中下1/2的位置)。确定病者无意识、无咳嗽、无运动、无脉搏,开始胸外心脏按压。
   按压方法 术者以左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,右手掌交叉重叠于此掌背上,或将右手的手指交错插入左手手指间,使两手手指交叉抬起离胸壁,两肘伸直,     用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,使胸骨下压,然后放松,掌根不离开胸壁。
   按压频率 成人100/分。
   按压深度 成人3.5~5cm8岁以下儿童为2.5~4cm)。
   按压和放松的时间 按压和放松所需的时间相等。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,胸部回到正常位置。
     无论是单人复苏还是双人复苏,按压与呼吸的比例成人都是3028岁以下小孩双人复苏为152.
  进一步生命支持
  一明确诊断
   尽快明确引起心脏停搏的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  二气道控制
   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医院的条件,选择口咽气道、鼻咽气道.气管内插管.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,以保持呼吸道通畅.增加有效通气缓解缺氧。
  三呼吸支持
   及时建立人工人工气道和呼吸支持。开始吸纯氧,可使用简易呼吸器。
  四循环支持
   为增加心肺的血液循环,提高复苏的成功率,用插入式腹部加压心肺复苏,用Ambu心脏泵进行主动脉按压、减压心肺复苏有效。
  五心脏电击除颤
   首次电击的能量可选200J,若不成功,在30秒后重复,可提高电击量到300J,第三次360J
  六药物治疗
   用药目的 在复苏是用药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脑、心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量;减轻或纠正酸中毒;提高室颤阈或心室张力。
   常用药物 
    肾上腺素:为首选药物一般主张首次剂量1mg,静脉注射。若无效,每隔3~5分钟可重复给1~3mg
    利多卡因:可降低心肌应激性,每次50~100mg,静脉注射。必要时可重复。
    碳酸氢钠:一般在心脏停搏15分钟或以上,动脉血pH值小于7.2或有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。用量0.5~1mmol/kg,以后每隔10分钟给半量。复苏后期应测定动        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来决定用量。
    阿托品: 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。用量:0.5~1mg
 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为首选给药途径,最好是经肘静脉插管到中心静脉。其次可选用气管给药但需用较大剂量,一般为静脉给药的2~3倍。一般不主张使用心    内注射。
  用药监护 在复苏的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和副作用。
  延续生命支持
  一脑复苏
   脑复苏主要针对四个方面:降低脑细胞代谢率;加强氧和能量供应;促进脑循环再流通;纠正可能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的全身和颅内病理因素。
   维持血压 
   呼吸管理 
   降温
   脑复苏药物的应用
  冬眠药物:可消除低温引起的寒战、解除血管痉挛、改善血流灌注、辅助物理降温。常选用冬眠1号(哌替啶100mg、异丙嗪50mg、氯丙嗪50mg)等。
  脱水剂:在降温和维持血压的基础上,应早应用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。常用20%甘露醇、50%葡萄糖、呋塞米等。
  激素: 可降低颅内压、改善脑循环、稳定溶媒体膜、防止细胞自溶和死亡。首选地塞米松。
  其他:  促进脑细胞代谢的药物、巴比妥酸盐类药物、钙离子通道阻滞剂、氧自由基清除剂及铁离子螯合剂等。
  高压氧治疗
 二其他治疗 
  包括:心搏恢复后,要针对不同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,注意调整输液速度,维持循环功能;加强呼吸管理,及时进行血液监测,进行有效的人  工通气,注意防止肺部并发症;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;监测尿量及生化改变,防止肾衰竭;加强管理,注意对症及支持疗法,积极治疗原发病。
第三节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
  1.呼吸系统的监护  观察气道是否通畅及肺部有无感染。 对于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机者,要防止感染,调整好模式与参数,进行血气监测,控制血氧   浓度和流量,观察有无导管阻塞`衔接松脱 皮下气肿 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等现象。
  2.循环系统的监护   监测血压脉搏   判断循环功能   必要时通过无创或有创的方法测定心排血量以指导治疗。
  3.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
  4.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瞳孔变化 神经反射 生理功能 避免和纠正脑缺氧。
  5.观察病人的尿量及性状,每小时测一次,并分别记录8小时和24小时出入量。适时采集各种标本,监测尿素氮 肌酐水平 预防肾衰竭。
  6.规范无菌操作,勤翻身拍背,防止压疮,做好口腔 五官 气管切开及基础护理,预防继发感染,防止病情反复。
 

tage:心肺复苏模拟人

上一篇:急救心肺复苏培训过的重要性   下一篇: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
 
友情链接:     电工培训模拟人     百度     南京南山半导体     中国教学设备网